德语的变格
最后更新于
最后更新于
语法上德语和英语很相似,但是相比之下德语却显得很繁琐,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德语特殊的“性”,“数”,“格”。词性有阴阳中性,数有单数复数,格有一二三四格,形容词、冠词、物主代词等等都要根据“性数格”产生不同的变化。记起来有点复杂,但是还好有规律。
上面这张图是德语的定冠词,对于不同词性不同格的一个变化,也是后面所有变格的一个依据。就是说理解了这张图,就能很容易记住形容词变尾,物主代词/人称代词/指示代词等等各种变格。下面依次举例子:
我们把阴影部分的er/sie/es抽出来看,很明显,变格后的最后一个或两个字母,跟定冠词变格是相同的。
这个跟定冠词的变尾一模一样,相同情况的还有指示代词jede-,diese-,alle-,solche-,beide-,manche-等等
除了黑框中尾巴不同,其他变格的词尾跟定冠词相同。其他的物主代词也遵循相同的变化,包括kein-,ein-(没有复数)
形容词变尾比较复杂一点
定冠词修饰下,形容词词尾是弱变化(有定冠词区分词性,形容词不需要太多变尾)
零冠词时,形容词词尾是强变化(此时形容词扮演定冠词功能,第二格词尾略有不同)
物主代词修饰时,形容词词尾是混合变化(对比上图物主代词黑框部分和下图阴影部分,一格阳性中性和四格中性下,单凭物主代词无法区分词性,所以形容词词尾需要强变化)
都说德语严谨,从“变格”这个设计上看,在需要语言精确描述的场景下,德语不容易产生歧义,确实会有优势。然而对于日常交流,就显得太繁琐多余了。毕竟德语流行程度远不及英语,德国历史上也没有多少海外殖民地,使用者仅限于几个小国家,所以这个语言就没得到很好的进化。保留了一些没什么意义的功能,却认为是自己的特色。。
另外从设计角度看,“变格”的这个设计,更多地像是因为最开始没设计好,然而使用者又普遍形成习惯了,最后不得不再找补回来,所以这个设计显得有点奇怪。